司法公开,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信(法治头条)
图①:山东枣庄市市中区法院驻庭人民调解员和法官在一起对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
孙中喆摄
图②: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组织检察公开听证会。
蔡益韡摄
反映检察履职情况、了解案事件进展、依法监督检察工作共43158件,反映在非工作时间、非办公地点与案件当事人、律师等接触交往的2872件……春节前夕,最高检通报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检察机关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情况,以公开透明推动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司法公开,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信,更是保障人民群众诉讼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进入新时代,司法机关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司法公开程度,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民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宋桂花是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说起自己曾参与的一起赡养纠纷案,她记忆犹新。
该案起初经村委会、司法所等多次调解未果。为此,她配合少年庭的法官联合司法援助中心律师积极走访,针对案件争议焦点,对双方进行询问,倾听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从亲情、感恩的角度进行劝解,对双方的经济纠纷给予合理合情的建议。终于,双方达成和解,法院出具调解书,约定双方赡养义务。用懂民情、知民意的优势与法官专业化、职业化形成互补,从法理、情理、事理上做到既“陪”又“审”,宋桂花有感而发:“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
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近年来,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逐步提升、制度体系不断丰富,人民监督员制度不断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司法的渠道,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据统计,截至2022年7月,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共计33.2万余人,比2013年扩大了近3倍。从2018年4月人民陪审员法正式颁布以来,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人民陪审员共参审刑事案件215万余件、民事案件879万余件、行政案件78万余件,其中由人民陪审员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涉及群众利益、公共利益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2.3万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网友评论